2020年底,食欲不振、牙龈肿痛缠上了我,去医院查血时,我没当回事,总觉得顶多是贫血。等待结果的间隙,还慢悠悠去医院楼上做了产康 —— 毕竟那时,我的孩子才 4 个月大,正依偎在我怀里吃母乳,生活里满是初为人母的温柔与琐碎,从没想过 “大病” 会和自己扯上关系。
直到检验科的电话突然打来,让我立刻过去一趟。医生盯着我的血样,先问我最近有没有服用药物,接着语气凝重地说:“你的血无法分离,上级医生复片后确诊是白血病,必须马上住院做骨穿。”
“白血病” 三个字像一块巨石砸进心里,眼泪瞬间涌了出来。当时我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:我的孩子还在吃奶,我怎么能得这样的病?第二天,我转到省级医院复查,结果和之前一样,只能立刻住院治疗。
化疗:在痛苦中坚持
住院化疗的日子,像一场漫长的煎熬。整个疗程结束,我瘦了整整 20 斤,出院时血项指标虽已恢复正常,身体却虚弱得像一摊泥,每走一步都要拼尽全力,就连坐着,都得靠在家人身上。
第二次化疗后,因为医院床位紧张,医生让我先回家休养。可没几天,血项就断崖式下跌,我只能拖着轻飘飘的身体,一次次往返医院抽血,再焦急地等着床位输血。后来决定去苏州,医生告诉我:"你这个融合基因非常厉害,如果不移植,半年后化疗就控制不住癌细胞了。"于是我们全家立刻收拾好行李,在苏州租了房子,一门心思等着移植。
展开剩余80%移植前:
那些藏在细节里的 “坎”
租好房子后,我顺利住进了医院。妈妈每天往返于出租房和病房之间,变着花样给我做营养餐,笨拙却细心地照顾我的饮食起居;妹妹和爸爸也专门赶来做配型,幸运的是,两人都是半相合。三疗结束后,主任建议用妹妹的干细胞,“年轻人的细胞活力好,移植后恢复起来可能更顺利。”
配型体检时,妹妹一路绿灯通过,我因为血液里的抗体呈强阳性,必须先做血浆置换。
医生检查后说我的血管太细,只能在脖子上置管。当我被推进手术室时,明明知道只是个简单的小操作,心里却止不住地发慌,攥着床单的手全是汗。更让人措手不及的是,血浆置换过程中,我突然开始胃疼,身上一阵阵发痒,紧接着,嗓子像被什么东西堵住,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。妈妈吓得立刻冲出去叫医生,护士赶紧给我打了抗过敏针,过了好一会儿,呼吸才慢慢平稳下来。
现在想起那一幕,还是会后怕。原来,从 “准备移植” 到 “顺利进仓”,每一步都藏着看不见的 “坎”。
移植与排异:
一场接一场的 “硬仗”
进仓后,日子反倒变得规律起来。唯一难熬的是清髓药的副作用,让我拉了好几天肚子,肚子疼得翻来覆去,夜里根本睡不着觉。不过,也有 “意外之喜”:别人长细胞都是循序渐进,我却像是 “开了挂”,一夜之间细胞就猛涨起来。可这份 “快”,却伴随着钻心的疼,止疼水打了也不管用,护士无奈之下给我打了屁股针,疼痛感才稍微缓解了一点,但还是疼得睁着眼到天亮,直到天快亮时,才迷迷糊糊眯了一会儿。好在,白细胞很快就涨到了正常范围,之后疼痛感就慢慢消失了。
出仓后,我转到指定医院疗养,血项恢复得比预想中快,我们都以为最难的已经过去。可没高兴几天,膀胱炎就找上了门。那段时间,我每天拼命喝水,一口接一口,配合着医生开的药,总算把膀胱炎熬了过去。一个月后,骨穿和腰穿结果都很好,就在我们收拾东西准备出院时,又查出巨细胞病毒感染,只能再次住院,这一住,又是半个月。
好不容易出院回家,每周还要按时去门诊复查。四个月时,医生停掉了抗排异的激素和免疫制剂,可第二天,口腔排异就来了。主任反而安慰我:“你这个病比较特殊,轻微的排异反而是好事,说明身体在适应新的细胞,不用过度干预,顺其自然就好。”
可我没想到,顺其自然的代价,是排异反应接踵而至。短短一周内,口腔排异还没好,皮肤排异、眼部排异、肠道排异就接连出现,打得我毫无防备。
排异:那些难熬的日夜,
都藏着 “撑下去” 的信念
肠排异最严重的时候,我被要求完全禁食禁水,全靠营养液维持生命。每天要拉十几次,为了方便医生判断病情,我特意买了克重秤,每次排便后都忍着难受,一点点称重、记录,仔细观察有没有肠粘膜排出。那段时间,我连和女儿视频的力气都没有,大多数时候,都只能躺在床上昏睡,脑子里空荡荡的。幸好,一个半月后,肠排异终于被控制住了。
眼部排异时,一开始我天天按时滴眼药水,可症状一点都没缓解。后来才知道,白血病移植后的眼部排异有特殊性,需要找专门看这类病症的医生。所以,想提醒病友们:如果出现眼部排异,一定要尽早找有移植后眼排治疗经验的医生,别像我一样,留下遗憾。
皮肤排异时,我身上长了很多黑斑,尤其是脸上,看起来很显眼,身上也总发痒。抹上医生开的激素药膏后,症状就能缓解,和其他排异比起来,算是最轻松的了。
最折磨人的是肺部排异。刚开始只是偶尔咳嗽,我没太在意,等感觉不对劲去检查时,肺功能已经变得很差。用了大量激素才把病情控制住,可激素的副作用又让我全身浮肿,骨头慢慢开始坏死,只能坐轮椅。更糟的是,肺部反复感染,很多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,当地医生无奈地建议:“不行就考虑肺移植吧。”
抱着最后一丝希望,我们去了北京找移植后肺部并发症治疗方面很有经验的张波教授。张波教授仔细分析了我的病情,调整了激素用药方案,没想到,没过多久,肺部感染就被控制住了,身体状况也慢慢稳定下来。之后的日子,就是一次次根据病情调整用药,在医生的帮助和家人的陪伴下,我总算平安度过了两年多。
照片由病友本人提供
给病友的心里话
治病这些年,我见过太多和我一样的病友,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下挣扎。如果心里难受,就多和家人、朋友说说,哪怕是崩溃大哭一场,把情绪发泄出来,心里也会轻松很多;身体上的疼痛和不适,一定要及时告诉主治医生,别因为 “怕麻烦”“想忍忍” 耽误治疗,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方案,帮我们减少痛苦。
如果是像我一样,生病时还在哺乳期的病友,一定要记得暂停母乳喂养,及时吃回奶药,把多余的母乳挤出来,避免乳腺堵塞引发感染、发烧,加重身体负担。
另外,我们移植后免疫力都比较低,平时尽量别去人多拥挤的地方,在家做好卫生消毒,按时吃药,保证营养均衡,定期复查。最重要的是,多给自己找点开心的事,保持好心态,有时候乐观比什么都管用。
想对所有病友说:别怕眼前的难,每一次坚持,都是在向康复迈进一步。愿我们都能熬过风雨,迎来 “不复发、不排异” 的安稳日子。
以上内容已取得本人授权,转载请联系我们。文字仅作为经验分享,不代表医学建议
作者 | Angela.Y
排版 | 笑笑
审核|贾冬雪、方玥立
发布于:陕西省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